产品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成都大运会背后是他们的身影

发布日期:2023-11-03 作者: 产品中心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健委、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保障部医疗服务团队压实责任、密切联动,扎实推进成都大运会医疗服务筹备工作,建立覆盖赛事的医疗保障队伍,构建完整的赛事侧常态化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精心打磨各项医疗卫生保障措施,以充实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保障经验、过硬的专业技能护航成都大运会,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8月8日晚,备受全球瞩目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为期12天的赛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用勇气和毅力书写着青春的华美乐章,不仅让成都人民体验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和乐趣,也让世界感受到成都的活力与创新。

  大运会落幕后,一封封感谢信陆续送到大运会医疗保障团队工作人员手中。各国运动员、体育官员及工作人员对成都大运会医疗保障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的观摩者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和经验,你们的组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真的很高兴。我们爱你们,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忘记你们。谢谢医疗中心,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我爱你们,你们都太好了。”

  “以上帝最亲切、最仁慈的名义感谢,我以阿尔及利亚代表团的名义参加了世界大会,我感谢医疗中心的医生。”

  字里行间承载着的既是各方对成都大运会赛事圆满举行的肯定,也是对大运会医疗保障服务团队的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一致认可,正是他们以专业和高效为底色,以协同与合作为主旋律,为赛场内外的每一位运动员、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构筑了安全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医疗团队的素质与担当。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这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赛场上闪耀的另一道风景线,值得同这一个不平凡的盛夏一道记录下来。

  熊林森,成都市龙泉驿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公共卫生主治医师,他也是开幕式运行中心医疗组的一员,在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今天,他仍坚守在公卫岗位上,驻点在场馆开展病媒防制、传染病防治、控烟等工作,为开幕式提供公共卫生保障。

  作为场馆驻点的病媒防制人员,他主要负责排查场馆病媒孳生环境,制定病媒防治工作方案,发布病媒防制工作任务,联络并监督第三方公司开展病媒防治工作,协助省市专家开展病媒防治效果验收。

  自5月4日开始驻点场馆以来,他时常活跃在开幕式场馆的各个下水道、污水井、卫生死角附近开展蚊虫孳生地调查,收集各个风险点,为病媒公司入住开展消杀提供一手资料。他积极组织场馆各组人员,推动三防设施改造和脏乱差环境治理,串联病媒公司、场馆物业、要客区服务人员、市区级行政领导以及病媒专家,协调解决病媒防治中的很多问题。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多轮评估开幕式场馆防治效果达标,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大运会期间,新冠变种、霍乱、猴痘等疾病依然有从境外输入的风险,开展传染病监测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是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城市侧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

  作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他积累着多年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开幕式期间,作为传染病监测专员,他负责拟定了开幕式场馆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开展场馆医务人员、工作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3次,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6次,促进医务人员有效掌握传染病处置流程。

  在临近开幕式期间,他作为传染病监测人员,负责收集开幕式演职人员、驻点工作人员症状监测信息,及时跟进、上报症状异常人员情况,确保开幕式期间传染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报告。

  熊林森说,大运会开幕式那晚的焰火如此灿烂,那是这个时代的恩赐,有幸生逢这盛世,他将不忘初心与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务蓉城,祝愿成都走向世界,越来越好。

  唐中华,男,党员,成都大运会简阳赛区医疗防疫专员。自2021年参加成都大运会医疗防疫筹备工作以来,积极努力工作,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与成都大运会简阳赛区工作步伐保持一致,主动承担简阳赛区场馆、酒店和天府机场的医疗保障、疫情防控、病媒生物和控烟等筹备工作。

  作为成都大运会的筹办者,唐中华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筹办过程当作自我锻炼和自我提升的重要过程。在工作中,不断了解成都大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精神,结合实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进了简阳赛区医疗保障各项工作,为保障赛事顺利召开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根据成都大运会赛事侧和城市侧医疗工作特点、运动员救治难度系数和疫情防控要求,组织现场保障医院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从中吸取了演练经验,实现了4个转变,从最初的“桌面演练”到“实战演练”,从“测试赛全要素演练”到“现场实战救治转运”,从医疗救治“局部作战”到“协同作战”,从医疗转运时间“12分钟”到“8分钟”的转变,打破了医疗救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升了协同救治效率,现场保障工作中获得参赛运动员和官员和认可和赞扬。

  8月7日,柔道和跳水两个项目在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和体育馆拉开战幕,来自62个国家地区的409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全市医疗保障点位共诊疗251人次,其中工作人员及志愿者131人次、运动员54人次、观众22人次、技术官员24人次、国际大体联大共同生活的亲属4人次、媒体记者16人次。唐中华针对赛事特点和赛程组织现场医务人员对每个点位的病员受伤特点、救治人员、转运路线和场—馆转运时间来测试,通过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定人、定点、定事、定责做好了医疗保障工作,用心用力织密“最强救治网”,实现了医疗救治四个零目标“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零感染”。

  严次玲,党员,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部纪检委员、副主任,现为东安湖主体育场开幕式医疗组专员、联络员,主要负责场馆市区两级的协调工作、风险问题管理、卫生监督、临时医疗建设工作;协助传染病防控、病媒生物防制和医疗保障方案制定等工作。

  两年来,他牢记初心使命,认真践行习关于“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医疗应急保障工作,安全、有效的保障了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顺利举办。

  “敢于担当,积极有为”,在开幕式场馆运行之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严次玲主动请缨,勇挑重任,用行动展现人政治本色。

  4月30日,正当大家还沉浸在“五一”劳动节的欢愉之中,严次玲已经早早约了工程改造组的同事到现场勘察临时医疗点位。“请问无障碍通道怎么落实?”“请问通行证找谁办理?”“请问无线电台怎么开通?”“请问病媒孳生地找谁处理?”他每天不是在现场勘察,就是协助协调各工作组工作。4月以来,严次玲现场勘察100余次,梳理沟通处理文件28件,处理市级督查8次,梳理医疗风险12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严次玲作为联络员,他积极协调,让医疗工作和场馆各组共同推进开幕式保障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次玲始终牢记规矩意识,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和各项规章制度,把场馆各类客群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5月21日,在孵化园4号会议室,严次玲和医疗组同事一起组织146名医务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加强医务人员业务能力。6月29日,严次玲和医疗组同事完善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第二版)》,有力指导了各组开展传染病防控。在每天的工作里,他都把医疗核心制度和传染病防控政策逐一完善和落实。4月以来,严次玲完善方案、预案20个,开展了培训12次,演练14次,制作站位图4版,让每一个医务人员责任上心,每类客群参加开幕式放心。

  “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严次玲坚信奋斗青春的理念,攻坚克难,完成场馆交办的各项任务。

  7月6日晚上10点,严次玲步行30分钟路程,来到了欢喜破P4停车场的临时医疗点,检查医疗篷房、物资配置等工作,这已经是他今天第二次步行4公里到欢喜破了,计步器显示39000多步了,但是他没有被疲倦压倒,依然精力充沛。每天,他都要去和物业的人员绕场馆看一次二次供水、集中空调;他和工程改造组的人员上下两层临时医疗室走一遍,这让他每天的步数高达25000步,体重直接降低了12KG。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严次玲用青春之力完成了14个临时医疗室建设和物资配备,开展了17个集中空调进气通风系统、2个二次供水水质、2个管网水水质的卫生检测工作,完成开幕式场馆的公共场所、二次供水和空调管理等日常卫生监督工作20次。

  青春,是大运会的底色。严次玲作为开幕式场馆健康“守护人”,时刻保持青春活力,燃烧自我,为构建一幅保障大运会的美丽画卷而努力奋斗!

  张晓霞,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干事,作为一名主管护师,她也是开幕式运行中心医疗组的一员,主要负责医疗救治及卫生应急相关工作。

  2022年3月,由于大运赛事筹备需要,她被紧急抽调到区大运办协助市执委会医疗部筹备医疗防疫保障相关工作。在开幕式医疗组筹备之初,便参与了多项医疗救治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高质量完成开幕式医疗保障工作,她积极做出响应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助优化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及演练脚本10余个,编制开幕式当日运行计划表4版,绘制开幕式医疗组作战图3版,协助开展医疗卫生保障人员培训(线上+线下)、演练(实战+桌面推演)20余次,安排落实开幕式场馆排练彩排期间医疗保障工作80余次;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救治流程及转运流线,场馆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布了她的足迹,她已然成为了最熟悉这个场馆的人员之一。

  除了专业上的工作,她还负责医疗组内各类信息收集、资料归档、工作日志上报、医疗室物资清点及各类标识标牌的申领工作。

  作为一名卫健人,她时刻铭记着自己肩负的责任,时刻做好队伍的表率。虽然从下沉场馆至今,每一天都满负荷运转工作,但她从不言苦不怕累,她总说“能参与成都大运会医疗防疫保障任务是荣耀,更是责任与担当”。

  张邦国,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党员,成都大运会青白江区篮球场馆观众医疗点医生兼场馆的医疗技术负责人。在大运会医疗保障工作中,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过硬的专业方面技术,在培训演练、物资准备、流程梳理、风险排查等工作中,全力以赴为赛事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确保大运会青白江区篮球场馆医疗保障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作为场馆医疗技术负责人,在比赛开始前的三个月,张邦国就已投入到医疗准备工作中。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多次医疗团队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可能突发状况做反复多次的实战演练,不漏一点问题;完善各类方案预案,带领团队熟悉场馆环境,排查场馆内有几率发生医疗风险的点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医疗物资准备,包括所有急救包的物品固定放置,每次开赛前提前到岗,检查并使所有医疗物资处于备用状态,以保证团队能高效、安全的完成医疗保障任务;针对大运会召开,张邦国组织重症医学党支部联合急诊医学党支部到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巨石公司、青白江戒毒所等6家单位,开展热射病的防治知识宣讲,力求提高社会公众对热射病的认识和重视。

  根据以往比赛经验,并结合大运会比赛时间及比赛要求,张邦国认为大运会期间最有可能会出现的医疗风险问题是中暑。他亲自到场馆各个点位查看,与相应的工作人员沟通,排查出配电间、志愿者服务点容易出现中暑,而中暑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协调场馆医疗副经理积极与组委会沟通,通过增加降温设备及加快轮换人次等方式得以解决,整个比赛日程至结束仅一人发生中暑。

  前期做了各类方案的预案,真正遇到突发事件才能不慌不乱。7月29日,那天天气炎热,场馆内观众人数众多,氛围热烈,中午11点30分左右,观众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有人倒了”!张邦国立即呼叫护士,并携带急救物品到达病人身旁,发现是一名女性志愿者跌倒在平台,病人面色苍白,诉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刚刚怎么跌倒的不知道。通过他快速的判断,呼叫、查看呼吸、触摸颈动脉搏动等,并呼叫护士予以吸氧、测血压等,并嘱安保人员进行相对有效的遮挡,最大限度的保护病人隐私。凭着张邦国多年的急救经验,结合病人的真实的情况及发病环境,考虑病人是晕厥原因待查:中暑、皮肤擦伤。通过平卧位、吸氧、饮水、口服藿香正气液等病人症状好转,面色稍红润,头晕、乏力、口渴好转,仍有头痛。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及进一步诊治,在张邦国的组织下,安全地将病人转移到场外医疗点。之后为了进一步确诊及治疗,保证病人安全,通过协调,安全转运到区人民医院做了相应的检查。整个团队快速、有效、安全完成了这次突发事件的处置。

  “能够参与大运会比赛场馆的医疗保障,发挥我的专业所长为大运会贡献力量,对于我来说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我感觉到很骄傲,今后我会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张邦国说。

  代志国,男,党员,自2020年11月抽调至高新赛区篮球场馆中心,担任高新赛区篮球场馆中心医疗保障组副经理。期间将多年来在卫生行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运用到篮球场馆中心的医疗保障工作中,确保了在赛事筹办、举办期间场馆医疗保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代志国抽调到篮球场馆以来,始终秉持尽职尽责的态度,带领医疗防疫团队制定方案、预案、流线、运行计划等,积极组织医疗防疫工作人员开展桌面推线、流线演练、应急保障演练、急诊急救及转运演练,为赛时场馆运动员、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及观众等群体的健康与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代志国以专业化、严谨化、系统化为场馆量身定做医疗保障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修订并完善了7次,共计开展各类演练20余次,组织各类培训36次,开展《“相约幸福成都”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女子二十四强赛)》等测试赛共计3次。每周坚持对医疗点位,流线余次。在赛时前夕,接受过四川发布、四川电视台的采访,在采访中回答了记者关于医疗防疫组的工作职责以及科学的对场馆进行消杀、灭蚊的”三大神器“功能;在赛前筹备期间,代志国同志每天对医疗物资,医疗设施进行检查,共计8余次,以确保赛时期间医疗救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7月28日—8月6日,共计入场观众54000余人,期间累计接诊48人次,转运1人次。其中救治运动员7人次、技术官员4人次、工作人员20人次、观众15人次、志愿者1人次。处置伤病类型以肩关节脱位、腕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急性肠胃炎、中暑等内外伤为主,统筹协调好医疗救治工作。

  6月10日测试赛期间,敏锐的察觉到高温天气下易中暑的风险,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建议配备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药品,在该同志协调统筹下,大运会开展期间,共向工作人员、志愿者、观众的发放藿香正气液3000余支,十滴水2160支、清凉油58支、风油精72支、创可贴200余张、冰冰贴100余张等防暑降温物资。

  代志国始终以场馆各类客户群体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严格把控,注重求真务实,担当有为,踏实做事,主动融入新团队,与场馆各组之间及时探讨沟通,实现高效工作,切实做好了场馆医疗保障工作,努力当好场馆健康“守门人”,为大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梁帅暾作为病媒生物防制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他深知“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病媒生物防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掌握连续、准确的病媒生物活动水平资料,才能更高效、科学地指导场馆城市侧病媒生物防制,扮演好赛事疾病防控的“坚盾”。

  过去的三年里,梁帅暾充分运用专业技术知识,认真执行赛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要求,带领团队规范、有序地开展城市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开展数据分析和提出防制建议,并与新区爱卫办密切协作,指导PCO与属地街道开展防制工作。赛事全程场馆外围与定点酒店病媒生物密度分别达到一般保障区、核心保障区要求,未发生一起病媒生物相关应急事件,这是属于病媒生物防制的一份良好答卷。

  有人和梁帅暾说过:“我们病媒生物防制专业的人,个个都是野战军。”赛事期间正值酷暑时节,高温、烈日构成了不小的考验,长时间的场馆与外围环境巡查、评估成为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晒得爆皮的皮肤与酸痛僵硬的双腿,是常常陪伴他度过每日工作时光的“最佳拍档”,但是看着在评估记录与改进建议指导下趋于完善、达标的成果,疲劳、不易都被抛在了脑后,“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这些都为赛事的顺利举办献上绵薄之力。

  病媒生物防制并非只是简单地使用灭鼠、灭虫药剂就能达到目的,整治孳生地与完善防制设施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巡查、评估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是我的工作信条,阳性积水和鼠洞、存在破损的防鼠网和纱窗、没有正常工作的灭蚊灯与安装有误的风幕机——这些普通人或许不太在意的细节,我都进行了细致记录,并第一时间指导场所运行管理人员加以订正,因为我坚信,唯有踏实、细致,才能做到 “万无一失”。

  “能为这届伟大、精彩、充满青春朝气的国际大赛贡献来自天府新区疾控人的一份力量,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梁帅暾说到。

  陈俊,简阳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副主任医师。作为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的副主任医师陈俊严格遵照医院安排,紧绷神经,随时待命。

  柔道比赛开始的第一天上午10点过,正在待命陈俊医生就接到医院通知立即到大运会专用病房待命,准备接诊伤员。在前往病房途中就陈俊医生通过电话了解到患者为比赛过程中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男性患者,已经在急诊行了X线检查,排除了肩关节骨折。伤员为摩尔多瓦国籍,讲罗马尼亚语,虽然语言不通,但在翻译机的协助下还是能较好的与其沟通。见到患者满脸痛苦,陈医生首先疏导患者紧张情绪,告知患者目前其病情状况,向患者讲解中医手法整复对于骨折、脱位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复发的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也效果明显。通过交流,患者最终打消心理疑虑,同意进行手法整复。陈医生一手轻柔缓慢的牵住患者左手,稍作旋转,另一手扪住左肩,手指轻轻一扣,短短一两秒钟,患者痛苦面容随之消失,开心的举起大拇指,随后也配合陈医生做了固定处理。

  处置完成后陈俊医生陪同患者复查X片并指导其后续的康复和进一步处理。临行前,患者主动要求和医务人员合照留影留作纪念。

  在送走第一名患者的同时第二位大运会伤员送到急诊科,陈俊医生立即主动参与到救治之中,这是一名法国籍女性伤员,比赛过程中左侧肘关节受伤,伤员在疼痛的刺激下情绪激动。经过病史问诊、视诊和触诊,陈俊生判断患者为肘关节脱位,征得患者和队医同意后给与了注射镇痛治疗后X摄片也证实了陈俊医生的判断。

  陈俊医生向患者介绍了中医手法复位后,患者同意进行复位治疗,但是患者惧怕疼痛,要求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复位。经过快速准备,伤员送入到手术间,在麻醉团队的陪同下,完成了静脉麻醉下的中医手法复位。麻醉复苏后患者看着复位后的手臂,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复位后的固定和复查,伤员和其团队成员满意的返回比赛地。

  中医手法复位在两起运动性损伤的关节复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外籍运动员的赞许,医疗团队的专业、高效、细致得到了外籍友人的认可,不同的就医过程感受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医疗文化。

  为做好大运会安全保障工作,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医技联合党支部党员张鹏同志按照区委组织部及政法委要求,下沉到城厢镇茶花社区工作,承担社区微网实格宣传、交通文明劝导等工作,并深入企业工厂及小区内进行消防、燃气等相关安全检查。

  下沉服务期间,张鹏不怕苦、不怕累,不畏烈日下的高温酷暑,坚守一线岗位,化身“志愿红”,携手社区“两委”及网格员,为大运会保驾护航。

  张鹏所在的茶花社区有数十个小区,居住人口近万人,工作任务繁杂,面临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老小区没有电梯,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爬过多少个六楼,流过多少汗水,“每一次排查,都好像蒸了一次免费的‘桑拿’,全身上下都湿透了......”谈及吃过的苦,张鹏很释然,他说只要穿上了这身红马甲,每一名志愿者就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营造全民热爱大运、支持大运、参与大运的浓厚氛围,他还主动当起了“宣传员”和“代言人”。在小区门口,他跟老人讲解大运会怎样做一名文明有礼的好市民,教孩子们学习大运英语100句。他说:“我们虽然没有在赛场,但每个成都人都是东道主,都要时刻做好为大运会服务的准备。”

  此外,张鹏还是一位篮球运动爱好者。此次大运会,青白江区文体中心承担了篮球比赛的部分赛事。赛前一个月,他就信誓旦旦地跟妻儿保证,要一家人一起去看几场家门口的高水平比赛,他要跟妻子一起为中国队加油,要跟儿子“卖弄”下自己积累多年的篮球知识。值守期间,儿子打来电话要爸爸陪他一起看篮球比赛,他总是说:“下一场,爸爸一定陪你看!”遗憾的是,一直到所有的比赛结束,张鹏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但儿子知道爸爸是一名“惠民生、保安全、护大运”的志愿者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张鹏说:“虽然离大运场馆很远,但我们的心却与大运紧紧相依”。在他看来,能为成都大运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作为一名成都人的骄傲。

  7月18日,医疗防疫组正式进驻川大跆拳道场馆开始保障工作,张聪作为川大望江跆拳道Fop区保障医生,在场馆医疗组负责的统筹领导下,通过不断的学习、演练、实战来找出大家的问题,演练后反复推演,明确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方案。

  他脑袋里想的最多的是:运动员受伤最多的情况是什么?跆拳道常见的损伤是什么?在紧锣密鼓的比赛中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处理运动员的伤情并且不耽误比赛的进程?面对没有预料到的紧急情况怎么办?面对部分国家运动员语言不通怎样交流?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同医疗组成员集思广益,通过多次实战演练,尽量做到不留死角,不将问题留到赛事上。

  “跟医疗团队所有成员“最早入、最后出场馆”一样,我每天早上6点左右到达场馆,晚上9点左右撤离,做到‘早3晚2’。”

  每日,张聪到达场馆后将已经整理好医疗物资及医疗器械放在点位上,再次进行赛前演练。因为即将开始的跆拳道竞技比赛需要我做到迅速判断伤情并作出正确处理,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如遇不能继续比赛的情况,救治与转运同时进行,尽量做到2分钟内让比赛进入正轨。

  早上9:00开始的跆拳道比赛,让张聪进入高度紧张的工作,在FOP区域,不是关注的比赛的走势,而是全神贯注盯着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以防出现没有及时观察到受伤运动员的情况。

  7月30日10点左右,比赛进行中一名来自印度运动员突然受伤,随着裁判示意,张聪第一时间冲上竞赛场地,他迅速使用英语与运动员交流,发现他的左脚脚踝发力困难,进行全方位检查后确定为肌肉损伤,立即进行冰喷处理后,比赛继续进行。从上场处理到下场共用时50秒,专业、快速、有效的处理了此次伤情。

  比赛期间,作为FOP区点位之一,张聪完成了医疗保障工作共上台处理伤员13次,快速高效的处理,未出现一次伤情判断不准,也未丝毫延误比赛的进程,充分保障了比赛的正常进行。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作为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中枢,是城市安全运行重点保障单位,此次第31届世界大会医疗卫生运行保障指挥中心相关工作组入驻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后勤保障必须及时落实到位,时间紧、任务重。

  王湛峰作为后勤保障团队的一员,主要负责管理全中心保洁工作。他与小组成员紧密配合,每天早早的就开始准备工作,检查设施设备是否齐全、物资是否充足。面对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他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按时到达工作岗位,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仅认真执行上级指示,还主动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大运会医疗卫生运行保障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

  在管理保洁工作方面,他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组织全体保洁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每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我们每天清晨和晚上工作结束后,会对办公区域进行全面清扫,及时处理垃圾和废物,确保工作场所的整洁与卫生。”

  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无论是天气突变、人员不足还是设备故障,他都能冷静应对,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健康监督行政执法大队监督员王夕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发挥着“蓝盾卫士”的至关及其重要的作用,她积极推进场馆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与各部门实现多元化合作,始终保持”严、快、准、细、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了比赛场馆卫生监督力度,为大运会西南财大排球场馆的比赛顺利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卫生监督保障。

  赛前,王夕韵提前介入,一是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并根据要求完成了对场馆的室内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集中空调进气通风系统的监督抽检等工作,保证各项抽检指标均符合相关卫生标准。二是精心梳理场馆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因场馆在改建时,客观地理因素导致集中空调冷凝水排放存在不规范的可能,她提早发现,主动联合区疾控人员、场馆方,集思广益,得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并督促场馆认真落实,避免了环境污染,也有效杜绝了传染病传播。三是多方协调,及时推进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由于场馆在推进集中空调进气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工作中要招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她多次与场馆沟通,提出技术上的支持和相关卫生要求,最终保障了场馆按时完成工作,并取得了合格的集中空调进气通风系统、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报告,为场馆的卫生安全上了双重保障。

  为提高比赛场馆卫生监督保障水平,王夕韵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实现了“互联网+监管”的监督模式。她及时学习掌握了生活饮用水、室内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原理,并时刻关注设备监测数据,杜绝了卫生监管环节中的监管真空和疏漏。有几次,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设备出现了游离氯预警,她与维保方、场馆方随时随地保持联系,在今年3月至5月期间进行数次地沟通和实地检查后,终于发现症结,并及时联系维保方做维修,在持续监测后,再未出现预警情况,及时在开赛前解决了游离氯等指标预警的问题,保障赛事安全。事后她及时总结,举一反三,形成了能复制、扩散在其他场景也能运用的在线监测的应对方案,有效助力了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比赛期间,王夕韵是唯一进驻比赛场馆的卫生监督员,她除了负责比赛场馆中卫生监督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外,还在医疗保障组中担任公共卫生指导员,也参与了场馆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面临新任务时,她服务大局意识强,转换角色积极,调整思路迅速,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在线监测设备预警情况,研判预警形成原因,并能快速地作出针对性处理,解除预警状态;同时她还坚持每日走遍场馆各个角落,科学合理地监测”四害“种群数量、分布状况,为运动员以及场馆工作人员提供更安全和舒适的比赛、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