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直播平台官网

火狐直播平台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火狐直播平台官网

农耕工具变迁史 大规模种植成为现实

发布日期:2024-03-29 作者: 火狐直播平台官网

  耕地机耕地、无人机施肥、收割机割稻……这些在农村早已不足为奇。改革开放40年来,跟着社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农耕方式已经改变,而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渐渐被机械化的器具所取代,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市民袁丽的老家在信阳市,她说,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帮父母到田里插秧,有时候腿上还会吸附烦人的蚂蟥。

  1978年改革开放时,袁丽刚满6岁。那时,她家种了10多亩地,收获全靠人力。袁丽最厌恶的农活就是夏天割稻子。烈日晒得她脸上脱皮,稻叶刺得人浑身辣的,让人浑身不自在。

  令袁丽气恼的是,全家人每天起早贪黑劳作,10多亩地也要大半个月才能收割完成,加上播种、插秧,一年到头,一大家子人都在水田地转悠。费时费力不说,到头来还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袁丽和记者说,她的老家在山里,当时农村还看不到“机械化”的影子,春拖犁耙,夏挥铁锄,秋舞镰刀,冬抡铁锹是全国农民一年四季的缩影。农村有耕田,整地农具、播种农具、除草农具、灌溉农具、收获农具、运输农具等繁多而杂乱,没有一个专门的屋子来存放是不行的。

  农具虽多,但功能原始、性能落后,播种、除草、施肥、植保、收获、包装等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人,忙得上气不接下气,累得腰酸背痛。那个时期种粮的农民最艰辛。

  种过地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种田很辛苦,没有车,路很窄,用的是手推车,家人推自己拉,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一年四季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

  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农活质量,先富裕起来的农户购买了农用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平整机、开沟机、脱粒机、烘干机等农机,农村开始步入机械化时代。

  旋耕机、平整机、开沟机轮番上阵,一块块农田瞬间完成翻耕、整地、起垄、开沟等多道工序,现代农业改变了种植方式,多种农用机上演了“机器大作战”,这些机械不仅能减少用工量,更快速缩短了农民在户外劳作的时间,农民再也用不着长时间在炽热的太阳下暴晒了。

  后来的30年里,在经历了人工插秧、耕牛犁地、人工动力打稻、人力搬运后,柴油机、拖拉机的出现,将人力从部分劳动中解救出来。这之后,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的提升,夏收时间越来越短。

  农业现代化步入新进程,慢慢的变多的传统农具操作被机械取代,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因高效、省工、省力而逐渐替代了传统农具。机械化耕作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减轻了传统农耕家庭的负担,让大规模种植成为可能。

  “过去秋收粮食,靠镰刀一株一株地割倒,用半桶人工刨粒,干一天也收割不了两亩田,若遇到坏天气,还会发芽腐坏。后来用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装袋三道工序都靠机械一次完成。”收割机手杨先生说,一片片成熟的庄稼瞬间倒下,一袋袋粮食装上车拉回,如果用烘干机,一次就能烘干上百吨刚收获的粮食。这些只需要两三个人在室内就可完成。

  机械化水平提升以后,省时省力、高效生态,农民“眼见为实”。从铁锹、锄头、犁铧到旋耕机、插秧机、播种机、烘干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专业农机,通过发展股份制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种植,种田越来越“体面”,农民也能赚到钱了。他们从农具的变更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真正尝到了改革开放之树结出的甘甜硕果。

  “前段时间我回老家,一个亲戚种的稻子从犁地、收割到运输,全部采用机械化耕种,连喷洒农药都改用了无人机,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先进了。”袁丽说,老家的长辈还割舍不下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每年家里总会留几分地,用牛拉犁耕田。

  “每次遥想丰收时田里收割机发出的轰隆隆的响声,我都感到喜悦。”袁丽感叹,这幅改革开放40周年的农耕变迁画卷,让无数个村庄慢慢的变美。